原标题:鲜明地“上”、坚决地“下”、大胆地“容”——浙江激发干部担当作为观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口,本着“鲜明地‘上’、坚决地‘下’、大胆地‘容’”的原则,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大力提拔政治过硬、实干担当、业绩突出的干部,树立起“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
同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以容错纠错机制促干部担当有为,使全省干部队伍保持展现勤政务实、奋发作为的好风貌。
“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
“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浙江省委在这个思路的引领下,不断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今年8月,浙江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就是为了让敢担当勇作为贯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浙江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浙江某县原副县长任职期间因分管工作推进不力、履职不到位,被调离岗位。到新岗位后,其工作积极上进、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较高,又被提拔担任市属企业正职。
而对于政治过硬、实干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浙江充分提供舞台。今年初,浙江选拔42名优秀干部担任省直单位党政正职,其中有6人打破“隐性台阶”直接提任;一名“75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由设区市市委常委、县级市市委书记提拔为设区市市长。
浙江全省干部队伍呈现出新面貌,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新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实现全省生产总值397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良好的增长态势。截至今年9月,浙江省、市、县三级梳理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均已占同级总事项数的99%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4.7%。
不容“太平官”“逍遥官”“玲珑官”占位
浙江某设区市区委原书记任职期间,存在安逸求稳思想,在破解旧城改造、项目招引等重难点问题中力度不大、办法不多,以致作为该市主城区的区城市面貌、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未发生明显变化,浙江省委将其调整出省管干部序列。选派新书记到任后,该区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关键是通过‘下’传递事业导向,更好激发干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干事创业共识。”浙江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在新时代,决不容“太平官”“逍遥官”占位。
记者了解,某省属单位两名主要领导长期存在矛盾,严重影响班子团结和事业发展,被同时免去领导职务;某省直部门原副主任、党组成员存在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安排亲戚子女到其部门监管的单位任职,向监管单位借车私用等廉洁自律方面问题,在受到党纪处理的同时被免去领导职务。
据统计,近3年,浙江因不担当不作为共“下”了95名省管干部。在今年省直单位班子集中调整时,浙江一次性“下”了11名省管干部。
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者护航
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窗口某工作人员考虑方便高龄群众办理房屋产权转让手续,在委托办理事项与相关规定相悖情况下,仍为其办理。诸暨市住建局发现、核实这一问题后认为,这属于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中失误,但考虑其便民出发点,决定免于责任追究。
“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者护航”,是浙江在改革创新中对干部任用的导向。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截至目前,11个设区市及71个县(市、区)出台了容错制度文件,其余市县也都在综合性文件中对容错机制作出规定。
义乌市承担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40余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该市国土局局长鲍建平认为,探索必然存在风险,原来改革风险由干部个人承担,现在有容错机制兜底,干部干起来更放心了。
在容错机制保障下,一大批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舟山市实施投资项目容缺预审,简化招投标审批程序,有力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波音737完工和交付中心在签署协议半年后即正式开工。
据统计,目前浙江各地各单位直接适用容错政策的案例已有50余例。一些受访干部表示:“有组织给我们当后盾,不仅感受到对基层干部的‘温度’,而且‘将改革进行到底’没了思想包袱,‘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有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