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聪:络病研究与转化医学
政务
政务 > 合作 > 正文

魏聪:络病研究与转化医学

12月14日,在“凤凰网政能亮—加入ICH后,中国新药创制的政策红利与企业需求”论坛上,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中药分院院长魏聪作主旨演讲,以下为摘录精编:

大家下午好,今天交流的主题是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以及它的转化医学上的应用。应该说生命科学的发展途径在十八世纪文艺复兴还有工业革命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追着西医去走,有人称为西风东渐的过程。同时,中医整体系统辩证衡动的一些思想也融入到了现代医学的过程,我们称这个过程为东风西渐的过程。

中药分为理、法、方、药四个关键环节,近些年来我们轻“理”“法”,重“方”“药”。在整个中医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始终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推动了中医中药的向前推进,所以这个理念也和我们现在提出的生物医药以及化学药前沿中提到的转化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以岭医院药业是结合起来的创新型企业,在创新之初吴以岭院士提出并建立起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转化机制。

三年前,我们建立了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遵循了学科的规律,在临床方面开展重大疾病的临床防治研究,在西药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攻关,实现了对新药的孵化器作用。我们在中医络病转化的模式上大胆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结合,络病理论的创新由临床组方原创来实现,基础研究结果由临床循证。

络病这个概念其实在《黄帝内经》就有了,在两千多年前并没有形成理论,这个我们将络病进行传承和发展,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了久病入络和新病入络两个部分,这两类疾病涵盖了内科学重大的以及难治型疾病。在络病的发展史上我们提出了它的三个里程碑,包括《内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叶天士的《久病入络》理论,它是将络病这样一个理论框架搭建了起来,之后我们创建了络病中医学科。之后围绕着络病的分支之一脉络病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管疾病确立了它的一个分支,叫脉络学说。

近年吴以岭院士又创立了气络学说。首先我介绍一下络病证治,主要是征候类型、辩证方、治疗原则、药物分类、治法方药,这个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关于新病入络举一个例子,我们将络病的概念挪到气中,要胃气营血,整体调节这样一个思想。研发的这个药物,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连花清瘟胶囊,这个组方将《温疫论》《伤寒论》形成了创新药物。我们在组方确立以后,并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在2009年采取了循证的研究,这是目前连花清瘟列入卫生部、以及禽流感方面的专家共识和指南。

围绕络病的分支之一,刚才提到的脉络病变,我们是做了973项目,也是获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中西医、数学挖掘、生物医学。说到“脉”大家也有一些概念,中医讲的脉和西医的血管是有一定差距,但是从解剖学上联想一下,中医讲的脉是血之府,由脉分支而出的脉络,就像树枝分出的树杈一样,变成了西医说的中小血管。最后的一个末端就叫孙络,孙络在解剖上有一定相关性,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统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像心脏、脑一样的一个脏器组织,但恰恰我们现在的研究尤其是现在医学的研究,并没有把血管作为一个整体,脑血管疾病大家去看血管内科,但是中医整体的思维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器官来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吴院士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首次形成了一个系统理论,包括中风、心痛心悸、心积、心痹、心力失常等,这是我刚才给大家提到的脉络和血管系统,在解剖形态学上有密切的相关性,分布在全身的各个血管,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脏器,给予共性的治疗药物或者干预策略,比如很多患者既有心血管疾病还有脑血管疾病,也可能会伴有糖尿病,我们对这类病人来说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中药分院院长魏聪作主旨演讲

我们从中医的营卫理论出发,提出了营卫承制调评,营卫理论原来是用于伤寒里面的表里治疗方面的,但是我们发现营卫其实和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讲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伤寒论》讲“营卫不同,血凝不流”,我们发现中医的营卫气血理论和脉络和血管的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哲学思想引进来就成了承、制、调、平形成了治疗观、愈后观的概念。调的概念是中医的特色,常常有人看中医,不说治疗,很多老百姓会说调理,“调者和也”,中医的调和一方面强调对于疾病的治疗,减少病理损伤因素,同时强调固护元气,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只有两者达到一个平衡,调和的概念才能使人体趋向一个正常的状态。

在这样的一个思想指导下,我们有了中医的脉络学说理论,同时在临床上进行实践。在我们的C区建有三甲医院、以岭医院,有一千多张床位,有很多重点的科室围绕着脉络病变实现组方的脉络工作。第一个药物是通心络胶囊,它的身上赋予了三个国家科技奖励,在2000年因为组方的“虫类药超微技术”原创获得国家进步二等奖,“虫类药超微粉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0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我们围绕着血管病变的共性病理环节,我们也经过了一系列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围绕着内皮损伤、动脉硬化、血管痉挛、血管的堵塞、瘀塞等这些疾病和状态组织了这样一个处方。它的研究主要保护在三个方面,也是血管保护的三个方面,首先血液保护,因为血液和血管密切接触,第二个是血管自身的保护,第三个是血管所处的环境组织的保护作用,从而实现它对于心脑的保护作用。

举例说,它在稳定易损斑块方面,如果斑块沉积得很多,会导致血管堵塞甚至完全堵死就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导致极性心血管事件的罪犯病变,70%的动脉斑块破裂发生在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斑块易损性已成为独立于官腔狭窄之外的导致AMI的重要发病因素。山东大学的张运院士是这方面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通心络在减少动物的斑块破裂率方面有很显著的疗效,有了数据的证据,我们还需要临床的证据。这方面研究我们是和北京某医院院长,发现在动物媒体、细胞实验内皮细胞,无论对它的结构、功能、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的结构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最后实现的目标是缩小了不再有缺血的范围。

同样有实验的研究,我们依然要循证的支持,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219例临床循证。我们在973项目研究中,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大家以为脑血管病变也是一个大血管病变,大血管堵塞了,实际上大血管堵塞了,脉络依然存在着损伤。所以我们围绕着微血管的保护,促进微血管的新生、侧枝循环的建立来保护脑组织。同样一个循证研究,通过2000多临床案例,发现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加用通络药物治疗会明显改善脑梗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

简单总结一下,通心络对于心脑组织以及心血管以及血管组织、血液都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尤其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对于血管、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

心血管疾病我们也曾经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除了缺血性的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很多病人会出现心率失常,这成为缺血之后又一大难治性疾病。对于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它的进展还不如缺血性疾病,很多药物有治疗一类心率失常同时又导致另一类心率失常的副作用情况,从实验里大家也可以发现是如何来调理的,我们在1476例的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中发现,选择了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患者,发现它对两类患者都有效果,后面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改善心功能,对于这一类患者西医是比较棘手的。还有一类那就是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西医要求先安装起搏器,再吃药物,很多患者接受不了,我们引入中药发现有效的降低室早,实现调频的过程。一系列的基础研究也发现它的作用点同样也有一个和通经络的特点,通过这样的保护作用,可以逆转心肌组织的结构重构、神经重构和电重构来有效的治疗心率失常,改善功能。

心血管疾病除了缺血、心率失常,我们也讲医生能够为心血管病人战斗到最后一阵地就是心率衰竭,用一个传统的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创新,用气血水同治分消的原则,同样也可以保护微血管,不仅仅是它的作用,它还有其他方面的。在保护微血管方面可以改善能量代谢。我们做了512例临床巡诊研究,当时选择在国际标准治疗基础上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这是一个替代指标。这项研究发表在了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影响因子是19.896,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之后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列入美国心脏病协会JACC2013年度学术亮点。应该说我们的研究,正好是体现了刚才我们提到的我们络病理论在创新研发过程中的这样一个模式,从理论到临床到药物,药物之后做实验的基础研究,用循证的数据来证实它的疗效,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杂志的肯定。

通络药物进入了中华医学会等权威指南、共识、教材,推动了它的转化过程。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两个973的项目由我们院长在主持一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就是围绕心血管的研究,刚才讲到的缺血心率失常、心衰可以放在心血管时间链的不同链条上。我们讲的焦虑、抑郁、生活不规律等一系列的状态,心梗以后的心率失常、心梗以后的心衰,在这样一个链条上我们用通络药物以及现代健康管理方式进行了评价,希望在五年之后,随着我们重点研发计划的深入,在脉络研究能够更加的丰富。

络病理论在促进临床专科发展方面,我们也是做了一些工作,除了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创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在继续教育方面我们在不断的做工作,希望把络病的应用研究不断的推广。同时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学血管脉络病专委会、28省市成立脉络专委会。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