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凤凰网政务观察员 柯锦雄
这两年,许多大城市都致力于让自己在夜间“亮”起来。
2019年北京两会上,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发展夜间经济。5月13日,海淀区提出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成为北京首个落地的夜间经济区域政策。而在之前上海、天津、重庆等地也颁布了相关指导意见。
除了四大直辖市纷纷出台夜间经济发展措施,掘金“月光经济”,青岛、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多地也都出台过相关政策。夜间经济的魅力到底何在?发展夜间经济的条件如何?哪些城市能在夜间经济上获得新的发展?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说明了火车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而夜间经济也有如此魅力,“灯光一亮,黄金万两”。
夜间经济,也称月光经济,顾名思义是跟夜晚有关的。通常是指发生在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区域、晚间18∶00到次日凌晨6∶00阶段,以服务业为主的一种经济活动,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
夜间经济的业态囊括了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蓝海。
尽管夜间经济的概念出现不算太早,但是这个经济形态在历史当中却很常见。远在五代两宋时期,成都游乐之风盛行,游乐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众多百姓前来参加,形成“遨游空闾巷”“车马拥行道”的壮观局面。
元宵观灯是古代十分热闹的习俗,李商隐曾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一诗中描述了唐代的都城灯会:“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记述了南宋时期的灯会盛况。
及至现代,城市的夜间经济规模之大,业态之多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英国伦敦,夜间经济被称为第五大产业,据英国夜间经济协会(Nighttime Industries Association)2015年一份报告中显示,英国夜间经济年收入660亿英镑,约占英国GDP的6%,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悉尼2017年度夜间经济规模达40.5亿美元。而据资料显示,美国人已有1/3的时间、1/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60%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
在中国,根据商务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北京王府井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发生在夜间,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今年4月24日,美国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率先上映,据统计,零点场观影人次达到304万人。而当晚电影院周边的酒店预订数据明显增长。
不夜城代表的消费升级
夜间经济对经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与古代夜市经济相似,夜间经济的出现也是城市发展,消费水平提升的结果。夜间经济本质上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进行城市消费经济的时空延伸,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及经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消费经济,也是沿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逐步升级。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当时中国的消费需求主要还是解决吃饭的问题,但是随着吃饭问题的解决,中国的消费结构迎来第一次升级,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业产品消费提升。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消费结构出现第二次升级,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而现在中国的消费结构则正在发生第三次升级,体现在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提升。
在消费结构升级的第二阶段,夜间经济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商店开始延长营业时间。到了第三阶段夜间经济才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进入21世纪,各地开始陆续出台促进夜间经济的措施。2004年5月,青岛市出台《关于加快我市市区夜间经济的实施意见》,成为首个专门出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城市。
2006年6月,杭州市发布了一份《杭州市夜间娱乐休闲生活发展报告》,深度解析了杭州市发展夜间经济的成果。2010年9月,河北省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夜经济的指导意见》,2017年发布一份《2017年夜经济建设工作方案》,再次对夜间经济的发展制定相关促进政策。
大部分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集中在2012年之后,特别是在2018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贸易和投资都出现增长困难的局面,提升国内消费就成为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而夜间经济是典型的消费经济,是白天活动的延伸,所以在2018年之后,许多地方将夜间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发力点。
在当前许多企业实行“996”工作制度的情况下,夜间经济逐渐成为大城市的主要经济收入。根据滴滴出行2017年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下班时间普遍较晚,但是夜生活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各商圈的夜间活跃度普遍较高。
夜间经济,南强北弱
“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蓝海。但哪些城市能获得最多的夜间经济“黑金”呢?
来源:第一财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直观的表现,那就是NASA夜间灯光图。在经济学研究当中,NASA夜间灯光图常常被用来衡量一座城市的繁荣程度,夜间照明较亮的城市往往GDP都较高。NASA灯光图也是夜间经济的一种体现,灯光的亮度也能反映夜间经济的活跃度。城市照明需要大量稳定的电力供应,亮化程度本身也是城市实力的象征。NASA的夜间灯光图城市灯光强度也与我国各城市的GDP表现基本吻合。可以看出,我国夜间经济存在明显的“胡焕庸线”,东西差异明显。
夜间经济的发展自然需要有充足的消费人群,GDP只能反映消费潜力,而消费欲望则是能够实现消费的重要因素。2013年,中国睡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南方城市普遍就寝时间较晚。睡眠指数从侧面反映了夜间经济的活跃度,南方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上具备气候优势,特别是是广州、海口等城市,地处热带,白天气温高,相比较而言,晚上的温度更适宜户外活动。
睡得晚也不一定是去消费,也可能只是在家。不过根据滴滴出行2017年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数据显示,虽然直接回家是大部分上班族的首选,但还是有四成人选择商务应酬和夜生活。另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介绍,近年来,我国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接受调查的游客中有过夜游体验的占比92.4%。
而即便不出门,也并不意味不会对夜间经济有贡献。外卖的出现给了足不出户,但夜不能寐的宅男宅女们为夜间经济做贡献的机会。根据饿了么外卖大数据,上海的夜宵时段订单量排名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为杭州与深圳,南方城市依然占据主流。
据滴滴出行2017年城市交通出行报告,在夜生活最丰富的十大商圈中,广州、上海、深圳三座南方城市占据八席,而北方只有北京后海和三里屯进入前十,位列第8和第9。南方城市夜生活完胜北方。
根据最新的2019中国大陆城市逛吃指数排行榜,南方城市入榜前50的城市比例高达66%。同样,来自于第一财经最新的城市夜生活指数排名当中,前20名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和郑州入围。
来源:《2019中国大陆城市逛吃指数榜单》(经济观察报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联合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启信宝发布)
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聂新伟对发展夜间经济提出了“引得来、散得开、回得去”原则。引得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社会公共安全。安全是发展夜间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安全,所谓经济也无从谈起。
根据2018年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数据显示,在31个被调查城市中,有11座城市的社会治安安全感指数大于0.50。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治安安全感指数位列前五位的城市依次是重庆市、拉萨市、石家庄市、杭州市以及广州市。需要说明的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城市治安安全感指数排名靠后,与一线城市居民对于城市治安的关注度有关,一线城市的治安事件总是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
“回得去”原则则反映了一个城市夜间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在第一财经新一线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夜生活指数中,夜间公交覆盖率前十的几乎都是南方城市,尤其以广东和海南为主。北京排在20名之外,其夜间公交覆盖面积占比仅为17.8%。而在所有开通地铁的城市当中,地铁末班车平均时间最晚的是西安。上海、北京、广州22点之后仍在运营的地铁站点最多,超过200个。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越来越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支撑城市发展的动力也越来越依赖于消费。2001年以来,美国城市经济学家Edward L.Glaeser和Joshua D.Gottlieb提出的“消费城市”理论认为城市能够提供令人愉悦的社会交往、种类繁多的商品和服务、丰富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以及优美的城市整体风貌。
城市作为消费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都、武汉等城市要谋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目标,夜间经济的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未来,城市经济活动将取消日夜的分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不再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24小时城市概念也将成为未来城市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