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厂房到现代“清明上河图”,武汉老城的新生活逆袭
政务
政务 > 政策 > 正文

从工业厂房到现代“清明上河图”,武汉老城的新生活逆袭

如果你是逛街达人,来到武汉一定不要错过三条商业街——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美誉,传承老汉口500年商脉的汉正街;历史上华界与租界的交会地,“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江汉路步行街;以及由老工业基地“武重”旧址变身而成的中国最长商业步行街楚河汉街。

这三条商业街聚集着众多网红打卡地,常年人气旺盛。江汉路步行街2018年到访量达4634万人次,营业总额约63亿元;今年“十一”期间,楚河汉街日均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有力推动武昌商贸产业的发展;升级改造后的汉正街摆脱了脏乱差、“扁担”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的旧形象,形成了服装产业、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的产业联动新格局。

可以说,这三条商业街可视为中国城市通过旧城改造激活老城焕发新生的活样本。

从工业厂房到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中北路147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一直属于“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中国重型机床工业事业的发祥地——武汉重型机床厂。

随着“老武重”历史使命的完成,武昌区的这片黄金地段该不该继续发展工业?环顾四周,这里地处武昌徐东商圈和中南商圈之间,又毗邻省政府,是高端商务人士聚居区,改变用途、发展商业可能更利于发挥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

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与传统商业步行街的规划思路不同,楚河汉街以“楚河”为区域城市空间发展轴,构建起“水、路、绿、房”四个层次的城市空间,依托沙湖大桥、中北路、二环线等城市交通干道,形成商业步行区、文化旅游区、高档居住区、办公综合区和科教医疗区等五大功能区域,被称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其中,商业步行街区全长1500米,是中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红砖拱券与现代玻璃幕墙相结合,民国建筑穿插现代、欧洲古典建筑,兼收并蓄的混搭风让游客走一路拍一路;ZARA、H&M、C&A等品牌,华为首家授权体验店、小米之家全国旗舰店、李维斯全球旗舰店等十大快时尚品牌首次在同一条步行街上比邻而居。

尤其到了晚间,楚河汉街的炫丽夜景与楚河北岸景观带、四座跨河大桥交相辉映,成为武汉城市夜间旅游的胜地。

武昌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楚河汉街不仅让老武重片区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提升作用更为凸显。

自2011年9月底开街以来,楚河汉街一直是武汉假期人流排名前列的热点区域。2018年街区年接待游客达2954万人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8.5亿元。

除了万达集团初期投入的500亿元资金外,近年来,武昌区政府对楚河汉街的提升改造投入约40亿元,同时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00亿元,带动周边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可以说楚河汉街给武昌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

上述负责人说,地方政府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激活优化楚河汉街的商业底蕴,实现由传统消费型商业业态向富有创造力的新兴业态转型升级。

提档升级还原百年老街的商业文脉

与楚河汉街隔江相望的江汉路步行街,同样是外地游客来武汉的打卡胜地。

有所不同的是,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有一批民族资本聚集在江汉路。江汉关、汉口水塔、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台湾银行、四明银行、璇宫饭店、日清洋行大楼……近50处历史建筑、特色里份(武汉民居)坐落于此,是名副其实的“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2018年底,为加快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11条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品位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和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等知名商街一起被纳入首批试点步行街。

在这11条试点步行街里,江汉路步行街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展示了武汉商贸文化的发展脉络,如何通过提档升级进一步凸显这一特色,江汉区政府很是下了些功夫。

为了尊重历史、导入历史,发挥百年老街的传承优势,一年多来,江汉区联合江岸区对70栋老房屋进行立面整治,剥开现代建筑的外衣,不少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映入眼帘。

“就在上个月,我们在对一栋老房子进行立面整治时,意外发现了‘黄陂银行地界’的石碑。”江汉区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黄陂银行”作为金融“活标本”,见证了汉口金融重镇的风云变幻。

史料记载,1912年8月,由黄陂县绅商集资“钱22万余串”,经当时的湖北都督、民政长批准开办黄陂银行。这位都督正是传奇人物黎元洪。

据介绍,在“黄陂银行”石碑的右侧还发现了两块相邻的石碑,分别是“四明银行”和“怡廉堂墙界”,这也印证了江汉路曾是武汉商业与金融繁荣的发祥地。

根据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总体规划,改造提升后,江汉路步行街的总街长将延伸至1500米,面积也从12.1公顷扩大至55.7公顷,规划体现在凸显江汉路历史文化特征、武汉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两个转型,即产业从单一零售到商文旅融合的转型,空间从商业街道到慢行街区的转型。

“天下第一街”的浴火重生

40年前,一条有着500多年商贸历史的老街,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和先行者。这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伴随市场规模萎缩,辐射影响力下降,汉正街“天下第一街”的光环逐渐褪去。不仅如此,汉正街还滋生了“水货”泛滥、物流不畅、消防隐患等问题。

窄窄的巷道内摆满各色商品、嘈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来往商贩络绎不绝……这是过去汉正街最常见的售卖场景。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全新改造的汉正街步行街一期工程看到,宽阔的青石板路、亮丽的门面取代了杂乱无章,前店后厂的临铺商家搬进了一栋栋大楼里。

“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大量外迁,原先2.7万户商户,一大半迁往了汉口北和汉川等地,留下来的大多从事服装及相关产业。”硚口区汉正街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这里是二级批发市场,如今汉正街是原创时尚产业聚集地,服装产业规模逾千亿元,以时尚设计、文化创业为特色的新业态崭露头角,开始占领产业链的中高端。

韩国服装商人权忠谦早在20多年前就听说武汉有条汉正街,今年8月,他受复星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邀请,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汉正街。

深入调研后,权忠谦发现,中韩服装批发市场的最大不同在于管理,“中国的市场管理者和物业业主很少参与开店经营,使得管理与经营脱节。这与韩国截然相反,韩国管理方因自己也开店,更了解经营困难,更了解客户需求”。

权忠谦这次来到汉正街,不仅受聘成为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韩国馆的运营本部长,还在该中心开设了两家批零兼营的韩装门店,他想把韩国首尔东大门市场丰富的设计资源与体系化的设计团队带到汉正街,让汉正街—东大门服装产业链模式下产出的服装服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不仅如此,汉正街的“创二代”们也把最新最流行的营销模式从沿海地区带了回来。刘滌非7年前接手了父母在汉正街经营了20年的服装批发生意。

敢玩敢闯的刘滌非,早在2014年就嗅到了网络带来的商机,他南下广州,到知名网红制造机构学习,后又卖掉车房,投入200多万元,干起了电商。

随着短视频与直播的爆红,他用2000万粉丝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在刘滌非的店里,有专门为他直播和拍摄抖音短视频的模特。这些女孩最多每天要直播数小时,展示五六十套衣服,单店日均销售额可达90万元。

“要复兴汉正街,光靠商家和开发商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复星云尚产业发展集团总裁田左云说,建议学习首尔DDP(东大门设计广场)的商业化运营方式,通过搭建设计实验室、展览馆、新闻发布室、材料图书馆、数据中心为武汉设计师提供发声、展示的平台和设计创作的空间。

田左云还建议,在丰富汉正街新时代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政府职能部门应重塑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相结合的汉正街商圈品牌,只有通过产品化、品牌化运营,才能实现全产业的升级转型,最终达成复兴汉正街的目标。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