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郴州列车侧翻,安全预警机制为何失灵

2020-04-02 18:46:02政能亮 来自北京市

文丨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于平

3月30日11时40分,T179次(济南至广州)列车运行至京广线马田墟至栖凤渡站下行区区段时撞上塌方体,第二至六节车厢脱轨倾覆。官方通报称,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重伤、123人轻伤。

在事故发生前的11分钟,当地村民李海平曾拨打110报警,称“轨道被塌方埋了”。当地110报警中心接到报警后,转给了辖区派出所,派出所却没有及时处理。李海平又再次报警,之后铁路方面才收到这一信息,赶紧叫停T179次列车,然而为时已晚。

当地警方在处理村民报警上,是否存在重大失误,值得深究。虽然说,110接到民众报警,交付辖区派出所处理,这是一个惯例。但是,涉及到铁路和列车安全,这样的惯例显然是不适用的。

事故风险的滞后处理,不简单是因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背后暴露出的,其实是整个铁路安全预警机制的支离破碎。

长期以来,对于铁路和列车险情的处理,铁路和相关地方缺乏有效协同。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在110报警之外,铁路部门设置自己的应急举报电话,两家各行其是,渠道不统一。这不仅带来沟通和配合的障碍,一旦遇到险情,也很容易让民众无所适从。

梳理相关报道,目前铁路险情的发现和报告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铁路部门线路巡查人员巡查发现,直接上报;二是地方公安部门接到报警转给铁路部门处理,有接警中心直接转给铁路部门,当然也有通过派出所告知车务段的情况;三是群众直接打铁路部门的举报电话,报告险情,但这些举报电话各铁路局并不一致,而且因为不常用所以不易记住,不方便群众报告险情。媒体曾报道,南宁发生一起10万伏高压电缆断落,架空在铁路线路两侧的树木上的险情,由于不知道铁路报警电话,民众只能骑车到附近的道口通知当班道口工,才与铁路部门取得联系。

110由于为人们所熟知,接警效率也高,其实更适合成为统一接受险情报告的平台。但是前提要建立一套无缝运转的流程,压缩一切不必要的环节。对于接警人员,当给予专业培训,明确对铁路警情的分级处理,遇到类似铁路路段塌方的重大险情,接警人员经过核实,应当有直报铁路部门的权限。铁路部门也要设置专人,24小时值班负责对接。如此就能尽最大可能规避事故风险,挽救生命。

为了防止误报的风险,铁路部门可以和警方合作,可以在事故风险较高的铁路沿线,建立完备的监控体系,遇到警情,可以第一时间调取相关路段视频求证。此前媒体就报道,重庆在渝怀、渝利铁路沿线安装102个带有区域入侵侦测和自动报警功能的高清视频监控镜头,实现了24小时无间断“天眼”防控。靠着这样的监控体系,遇到有人翻越护栏的警情,两分钟内就可处理完毕。

可以看到,此次郴州列车侧翻事故发生后,相关方面的救援和善后都堪称高效率。但是,应对此类事故,重点显然不是在“事后”,而是在事前,通过高效运作的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化解事故的隐患和风险。

然而,翻遍目前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或地方的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大多内容和篇幅都着眼于事后应急,对“事前”的险情报告流程缺乏应有的重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后救援的“黄金12小时”抓得再好,也不如抓住事前危机处置的“12分钟”。村民李海平拼劲全力提前11分钟发出警报,这样的努力却被辜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人命关天,藉此事,不仅要全面调查和追责,更为重要的,将此作为完善铁路安全预警机制的一个契机,牢牢守住安全的底线,避免悲剧的重演。

责编:柯锦雄 PN154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