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大动作,长三角开启共同富裕新模式
政务
政务 > 地方 > 正文

江浙沪大动作,长三角开启共同富裕新模式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江苏、浙江的8个市、区,与安徽8个市结对合作帮扶,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

这三省一市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长三角金融圈,结对帮扶确立后,按照《方案》,沪苏浙有关市、区将在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方面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进一步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其中江苏的结对帮扶城市如下: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阜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

撰文/朱永琪

审校/丁悦林

结对帮扶,布局深远

在长三角城市GDP排名前10的榜单中,安徽仅合肥上榜。省内第二的芜湖,排到第20位;倒数十名中,安徽占7城。

正如12月9日《安徽日报》头版评论《一盘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所指出的,人口多、底子薄的皖北地区,是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突出“短板”之一。

苏皖的3对对口城市中,徐州与淮北、南京与滁州,都毗邻接壤,地理优势明显。

今年11月,安徽提出支持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方面,徐州和淮北相似点不少,两地都曾为“煤城”,现如今都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今年2月淮徐快速通道正式开工,通车后淮北市区到徐州市区将更快;淮北至徐州观音机场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项目也已列入淮北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此外,《方案》一出,诸如“安徽第三城为何也要被帮扶?”“滁州是否能算皖北城市?”的评论频现网络。

据了解,滁州因为县域面积较大,部分县(市)在国家层面的规划文件中被划入了皖北地区。

此外,滁州承接来自南京的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全方位辐射。2018年10月,滁州提出要强化主动融入南京的意识,19年至今一直是安徽第三的经济大市。

今年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指出,江苏与安徽两省要以南京顶山—滁州汊河、南京浦口—滁州南谯等为重点,加快建设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推动发展薄弱的跨界重点区域将达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还批复了南京至滁州市域(郊)铁路(南京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地同城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安徽“第三城”的滁州,其崛起不仅有利于自身,还可以辐射带动皖北的淮南、蚌埠等地,并与苏北的宿迁、淮安等城市形成互动,进一步推动整个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发展。

专业对口,

“最强地级市”有望成为最强“助攻”

结对帮扶同样也讲究“专业对口”。

近期,阜阳逐步进入了大众视野,更是将新的目标瞄准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支持阜阳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阜阳厚积薄发的同时,制造业发展相对薄弱,基础不牢、产业结构不优等短板等问题也应运而生。

那么, 苏州对阜阳的帮扶或成为阜阳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常被冠以“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工业基础雄厚,苏州同样也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此次确定结对合作帮扶关系,苏州与阜阳不断加强对接联系的同时,我们期待着阜阳注入“新鲜血液”,在开放、创新、改革上面“做文章”。

正如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在苏州学习考察期间时所说的,苏州“下好改革棋、走好开放路、打好创新牌”的做法很值得学习,我们要打开思想“阀门”,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意创新创业环境。

皖北振兴,补上长三角“短中之短”

城市间结对合作帮扶,在长三角并不是新鲜事。

皖北振兴迎来了“国家机遇”。 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今天十二月,结对帮扶方案落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据了解,2009年,安徽曾推动合肥、芜湖、马鞍山与皖北城市阜阳、亳州、宿州结对合作,实现皖江崛起与皖北振兴互动。

早在2011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把加快皖北振兴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大财税、要素支持和合作共建力度。”自此,“皖北振兴”几乎每年都出现在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2月,安徽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皖北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

正如当地媒体所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