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读书·跟着《拉贝日记》重走南京安全区
政务
政务 > 合作 > 正文

行走读书·跟着《拉贝日记》重走南京安全区

春日南京,紫金草盛开。紫金草的花语是“不忘历史、珍爱和平”。1938年2月,拉贝先生离开南京,从此再未回来。南京城的春天是什么模样,他还记得吗?86年后,有人还记得拉贝先生的牵挂,在清明前夕的春日,“行走读书·跟着《拉贝日记》重走南京安全区”活动成功举办,替他看了看和平之下的繁城南京。

在紫金草盛开之际,《拉贝日记》回到拉贝故居

行走读书第一站:拉贝故居,活动现场展出的所有版本的《拉贝日记》

行走读书第一站:拉贝故居,活动现场展出的所有版本的《拉贝日记》

行走读书第一站:拉贝故居,活动现场展示出的《拉贝日记》(青少版)与参与者折的紫金草

行走读书第一站:拉贝故居,活动现场展示出的《拉贝日记》(青少版)与参与者折的紫金草

走进拉贝故居,就无法忽视屋檐下那一抹紫色——那是紫金草的颜色,也是生命力的象征。春天一到,它们便如约盛开。本次“行走读书·跟着《拉贝日记》重走南京安全区”活动以春天和平之花盛开为契机,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学生团队主办。“本次活动在这里启动,特别是拉贝纪念馆和赛珍珠纪念馆第一次同时作为和平徒步的打卡点很有意义。”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牛力副馆长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道。

1937年冬,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国际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在这个小院里,不仅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而且每天以战时日记的形式,写下了震惊中外的《拉贝日记》,日后这部日记成为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在活动现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所有版本的《拉贝日记》悉数展出(包括1997年初版、2009年修订版、2017年影印本、2023年青少版、2024年全译本),被呈放在拉贝先生的雕塑前,引来不少读者驻足翻阅。

“我是老南京人,长辈以前就受惠于安全区,小时候就听他们说过,后来《拉贝日记》一出来我就买了来读了,新版本的我也有。”报名参加此次行走活动的卞先生说,“我这次就希望能通过行走和专业讲解多了解一点有关拉贝的人和事。”

边走边读,让历史鲜活起来

行走读书第五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行走参与者手持白菊花向遇难同胞献花致哀

行走读书第五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行走参与者手持白菊花向遇难同胞献花致哀

此次活动路线从拉贝故居到南京鼓楼医院,再到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里的赛珍珠故居、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每到一处,看到具象的历史地点,参与行走的读者们走走停停,一边拍摄一边互相交流讨论。

在行走活动的第一站拉贝故居,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是原来那个书中容纳了600多位难民的小院子其实并不大,而那个著名的“英雄地窖”——帮助难民们躲避了无数空袭的防空洞,其实十分简单,可就是这个简单的防空洞,当年可是被塞满了人。拉贝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共有 30 个人,坐在那里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

本次路线的每一处地点,都与南京安全区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渊源。第一次来到赛珍珠故居的读者刘女士说,“我以前在南大上学,一直知道赛珍珠故居,但我从来不知道这个地方和南京安全区有关。”其实,赛珍珠故居就是《拉贝日记》中屡次提到的“平仓巷3号”。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赛珍珠故居所在地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智囊”所在地,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那里召开的,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拉贝被推选为国际委员会主席。

本次行走的最后一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行走参与成员手持白菊花,轮流向遇难同胞献花致哀。朱先生在拉贝故居参观时偶遇本次活动行走队伍,一路跟随走完了活动全程,在最后一站献花结束后,他感慨道:“我就住在附近,这处丛葬地我都不知道,这次跟着你们了解了历史,以后每年清明我都来献一次花。”

和平传递,让年轻人不忘历史

行走读书第四站: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魏特琳女士雕像前

行走读书第四站: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魏特琳女士雕像前

此次活动的集章本与印章

此次活动的集章本与印章

“在86年前的那一天,我外婆一下子就从幸福的九口之家,只剩下她和她的妹妹。”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女士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她的感受,“我希望现在的学生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当夏媛在讲述时,很多在现场的读者们都忍不住流泪。

在这次报名参加行走活动的读者中,最小的只有16岁,还在读高一。当被问及为何要报名参加此次活动时,这位高中生范同学说:“作为南京人,我们应该了解这段历史。我最近才开始读《拉贝日记》,通过这次行走,我更立体地认识了拉贝,也才明白他当初作出的选择多么不容易。”范同学说,她正在准备着手写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章,这次行走对她来说是一次特别好的锻炼。

南京大学德语系研究生张焱阳是本次行走活动的全程“解说”。他是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学生团队的一员,团队成员曾带着《拉贝日记》,沿着拉贝先生的足迹,寻访了许多日记中提到的人物和地点。张焱阳说,“我们要用今天的、我们能够做到的方式,为守护和平与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活动的参与读者以青少年居多,所以在现场最新出版的《拉贝日记》(青少版)格外受关注。《拉贝日记》的译者之一刘海宁说,“《拉贝日记》不应当只是历史学家研究的对象,我更希望普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来读这本书。”

同时,为了提升行走过程中的参与度,在本次行走过程中,江苏人民出版社采用了集章打卡的形式,所设计图章图案元素均来自《拉贝日记》,比如拉贝自己画的乌鸦、拉贝的签名等,在集章的同时,出版社工作人员也会向读者讲解印章的含义。“我很喜欢这些印章,每当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今天的活动,也会想起拉贝,他很乐观、很善良,我们要记得他们的付出,为和平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参加活动的大三学生夏同学说。

春天的紫金草会一直盛开,拉贝先生的雕像也一直矗立在拉贝故居的小院中,每天都会有人去参观、去留言,也一直有人在阅读《拉贝日记》。行走与读书,是这个春天向和平的致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