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健康可持续赋能文化产业|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圆桌对话集锦
政务
政务 > 合作 > 正文

让科技健康可持续赋能文化产业|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圆桌对话集锦

4月2日,以“新文旅 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顺利举办。其中的圆桌对话环节特别探讨了“科技如何健康可持续的赋能文化产业”。推动数字化,夯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根基;催生新业态,实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届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圆桌对话环节

第二届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圆桌对话环节

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副秘书长高文主的圆桌讨论邀请了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部主任张宜春、新维畅想创始人兼CEO惠鹏宇、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中影年年(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堃四位嘉宾,一起探讨数字化赋能文化艺术的现状和趋势。以下为各位圆桌嘉宾发言要点: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部主任张宜春,从三面讲述了关于“数字技术对文化艺术的发展”的理解。首先,人们的认知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以一种“数实融合”的方式来获取或探索信息,如何综合应用数字技术把人类感觉综合在一个空间中呈现文化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命题。其次是认知模式的改变。短视频的兴起让大众更倾向于接受“短平快”的信息,这就要求文化艺术产业有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能够不断为人们提供直观、新鲜、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最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还在于如何聚合资源,如何做到提质增效,这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密切相关。

新维畅想创始人兼CEO惠鹏宇重点分享了“数字+文物+文化”可以带来什么。他认为,数字化除了能给人们的认知和体验带来全新感受,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更好、更有价值的内容产生,让人们看到更多文物背后的知识、故事、精彩内涵。而这些文化遗产正是数字时代、AIGC时代进程中的基石性内容。为此,我们首先要把最精彩的、最细微的数据先采集下来,之后再用各式各样技术手段呈现出来。

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重点讲述了大模型技术对文旅产业的提升和应用案例。首先是大模型技术自动化修复文物,如利用大模型相关技术学习艺术专家总结的技法,基于AMD服务器实现永乐宫壁画的自动化修复,以及支持相关文博、美术馆的文创设计。其次是科技对效率的提升,如快速生成展览体验动线、展览区域,帮助快速进行前期搭建。此外,大模型技术还提升了场景的个性化体验,如自动化AI导览员等实时交互体验。

中影年年总经理付堃主要分享了影视、游戏产业及数字人技术对文旅行业带来的新影响。一方面,游戏与文旅的融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把IP做成游戏,并且可以通过游戏实现全方位的联动,如服饰联动、道具联动、场景联动。另一方面数字人技术更是可以实现24小时的直播,极大地提升了文旅行业的传播效率与效果。

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副秘书长高最后进行总结,为“科技如何健康可持续的赋能文化产业”提供思考。第一、需要文化单位更加开放,为大数据提供更多、更好、更精准的素材。第二、技术一边迅速发展,但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过程中要健康可持续地应用到文化层面。第三、科技赋能文化,文化也在反向赋能科技,因为有了文化内核科技才真正有了载体。所以文化在先,科技助力文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