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愿你们在复旦的每一天都不被辜负
政务
政务 > 正文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愿你们在复旦的每一天都不被辜负

愿你们在复旦的每一天都不被辜负

各位新同学、诸位校友、业界导师、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复旦地标建筑相辉堂举行新闻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现场的热情与室外空气的温度一样高。我记得,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复旦校园比平常还要热闹,几乎成了5A景区。很多家长顶着高温,带着孩子来复旦打卡,参观游览,他们的热情甚至比滚烫的空气还要高,他们多是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复旦的,一个个种子也许在不经意间就种下了。今天的你们即是明天的他们。若干年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像你们一样,成为复旦的一员。如今,你们带着对自己和复旦的超重预期来到复旦,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复旦新闻学院全体老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2024级新生,祝贺你们成为复旦新闻人中的一员!感谢你们,在这人生最重要的节点选择复旦,选择复旦新闻学院!面对青春洋溢的你们,我真的好生羡慕,羡慕你们在最好的年华走进复旦,你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而好的大学教育会激活学生内心的潜能和力量,将这无限可能变现成饱满的收成,成就最好的你们。

最近,我和我们同事们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如何不辜负各位对复旦新闻的选择,不辜负你们父母的托付,把你们培养成为理想的复旦新闻人,培养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有用之才?现在,我把这类问题也反抛给你们:今后你们以怎样的方式奔跑,才不会虚度复旦时光?如何才能做到,等到你将来毕业离开复旦那一天,没有什么遗憾,觉得此行值得。

问题在于,今天成就你们成长的大学,正在面临一场新知识革命,大学这个知识大模型正处于迭代升级的“奇点”时刻。

这是一个被数字传播技术全面改写、深度媒介化的时代。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世界,虚实之间界限消弭,虚拟世界非理性繁荣,而实存世界能见度变低,实在世界与虚拟世界杂糅混叠,纠缠在一起,时空被无限延展、折叠,其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人类的认知极限,以至于知识似乎也变得无力、无助。在很多领域,我们的能力甚至败给了机器,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留给人类的机会和空间则越来越小,人工智能接管了人类智能。面对快进的人工智能,我们甚至指望把世界交给机器去打理,自己则躺平也罢。试想,如果我们就此放手,无人驾驶的人工智会把我们带向何方?

今天,考验大学的时候到了。大学作为训练大脑和心智的所在,理所当然应成为标识人类智慧海拔的高地。但今天的大学,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深广冲击,正面临着被技术海潮没顶倒灌,大学存在陆沉的危险。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模式渐渐遭遇颠覆,专业护城河几乎沦陷了。知识业已液态化了,一切固态、稳定的东西似乎都被液化了,汇流成海,无边无涯。如果说,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在陆地上建城堡,今天的大学可能是在浩瀚的公海上建航母。在浩渺无边的知识洋面上,大学如何重新确立自己的方位和航线?这是一场灵魂拷问。

眼下,AI大模型被炒得暴热,大家都把注意力和精力消耗在人工智能上,相比之下,严重怠慢了人的智能。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训练人的大脑,使其变得更加聪明。在AI大模型不断进化的今天,更需要训练我们大脑这个大模型。在我看来,人脑即是一个超级大模型,教育、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往大脑这个大模型投喂知识和价值,训练大模型的过程。脑科学发现,人脑工作时真正激活的神经元不到百分之几,每次的激活量是非常小的。我们眼下的担忧是:机器越来越像人,而人则愈来愈像机器。在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时候,人则可能变得越来越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以他的切身经历说过这样的话,面对ChatGPT,你笨它也笨,你聪明它也聪明。他几乎时时都在用ChatGPT,但没有把自己交给ChatGPT。我们拥抱人工智能,不是把自己的大脑交给机器,而是为了让我们大脑变得更加聪明。人机互动的成色与质量,还是取决于人脑的能力。你提问的质量有多高,大模型回馈的质量就有多高。而提问是我们新闻传播专业训练的核心能力。正如白岩松老师在复旦课上所说的:“提问是我唯一的武器。”今天在座的研究生新生中,有一位王越同学在今年6月底新闻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作了很好的发言,关于提问,他是这么理解的:“这是一把一旦紧握便难以被夺走、被取代的武器,是无论我们从复旦新闻馆走向何处,都能够因此葆有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对反常的敏锐与冲动、对过程的包容和对答案的谨慎”。

作为无惧变化、且擅长在变化中显示身手的新闻传播专业,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新闻传播界面无限延展,新闻传播学知识浓度被严重稀释了,新闻传播专业赖以坚守的价值理念也被抽空甚至解构。在这场波及人类所有界面的传播技术革命中,传媒业的作业面被无限延长了,新闻传播专业的知识海岸线迅速被拉长,专业护城河大面积坍塌。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以变应变,以快跑追赶快进,只有智取方可致胜,用超越传统大学教育的办法和路径,训练我们内脑大模型,使其更聪明,更有价值厚度和密度。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为那些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赋予意义,为复杂的世界的运转方式提供解释,为人类的交往行为提供硬核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传播专业的价值不但不能弱化,且应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的。

选择新闻传播专业,也就选择与奔跑为伴,与躺平无缘。这些年,我们一直没敢懈怠,始终保持奔跑的状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作了大面积更新,同时对学分作了瘦身,从课业中给你们腾空了不少时间余量,本科总学分从160学分压缩到140多学分,把腾出的时间交给你们。在今天的新生中,就有首届望道新闻班的同学,望道新闻班是我们应对新传播业态巨变和时代之需,而推出的专业改革成果。按照“主流化、数智化、国际化”的理念,设计课程体系和专业能力框架。我们还推出了新闻学、传播学两个AI双学位项目,将新闻传播专业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接起来。我们拥抱人工智能,并不是放弃训练我们自带的大模型,而是借人工智能这个“外脑”,训练我们自己的内脑,做强我们自身。沿着技术的赛道,跟机器较劲,无疑是不明智的。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未能抵达的地方用力,同时在技术偏至的方向上纠偏。在人工智能推高了知识的海平面的今天,我们需要为其“立心”。

希望各位抓住最好的学习年华,保持足够的专注力,潜心向学,给自己的大脑投喂更多、更好的知识营养,不要吞食垃圾泡沫、黑暗料理、暗物质以及负能量,清理存量空间,腾出更大的心理空间和脑容量,回到知识的根目录,存储硬核知识,用结构化的知识武装你们的最强大脑。复旦新闻人注定都是时代的远行者。为此,我们既要训练聪明的大脑,也得练就强大的心肺。锻造坚毅的意志,铿锵的行动力。意志如铁,勇毅坚卓,“脆皮”青年是扛不起时代大任的,娇嫩的心肺跑不了专业马拉松。请各位铭记并践行复旦新闻系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题写的“好学力行”系训,耐得住寂寞,不在乎短线得失和廉价的虚荣,不被浮夸焦虑带偏节奏,不被浮云浮尘遮蔽双眼,用结结实实的知与行充实复旦时光。

在世界“脱实向虚”的当下,请各位保持对真实世界极致专注,不被眼花缭乱的表象世界牵绊目光和理智,崇实尚行,坚信真知源自于实践。我们不要困居在虚拟世界做“键盘侠”,游戏人生,虚度年华。真实的世界是我们新闻传播专业的露天实验室,是锻造专业能力的广阔天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我们的“记录中国”、“新闻前线”、海外参访、国际传播专业实践等等项目,把复旦新闻人的视野带到世界各地,将足迹印在中国大地上。在浩瀚、喧嚣的世界中打捞真相,寻求真知,传播真理,守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用我们的专业智慧给这个喧嚣的世界降噪、清污,把世界变得更加宜居、美好。

祝各位学习快乐,愿你们在复旦的每一天都不被辜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