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勇 | 政邦智库理事长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薛冰著,九州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是一部明确为城市人文立传的作品,意义非凡,至少是南京,尤其是南京。薛冰此前曾著有《南京城市史》,此次又推出《烟水气与帝王州》,从“城市史”到“城市人文史”,有什么不同? 对于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城市史写作”,带来什么样的尝试与启示?
为城市人文立传,重要性自不待言。人,是城市的生命,无“人”,城即为废城;人文,是城市的灵魂,无“人文”,城即为废墟。为城市人文立传,挑战性显而易见。
一则,何谓“人文”?“文明以止”。何谓“文明”?“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凡事知易而行难,何况“人文”知更难。显然,薛冰也意识到这种挑战,并自觉寻求破解之道:“正本清源,须追溯到最初的源头,然后比勘史料,考察其流变,分析究竟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才可能做出接近真相的结论。”
二则,如何“立传”? 须知,为城市人文立传,不但要能熟知城市史上的前世今生,能了解城市史上的刀光剑影,能洞悉城市史上的兴衰历程,更要能读懂城市史上的文脉传承,能深谙城市史上的文运传统,能知晓城市史上的桨声灯影。
两大挑战,既是对社会环境而言,对稳定社会的舆论环境有相关要求,更对研究者、书写者有极高要求。内在因素,外在因素,皆应考虑。外在因素或许无法左右,但内在的自我追求与约束,是写作者的心中律令。
简单说,人文讲究的是真善美。人文讲“真”,讲究史家之真,注重历史价值。人文并非文人趣事,亦非八卦猎奇,不能道听途说,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以讹传讹。《烟水气与帝王州》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坚持讲“真”,既源于作者吹毛求疵的精神,也来自作者的博学,顺手拈来,也辨析真伪,对那些掌故加以引用,更加以考证。类似的考证案例随处可见,有的是“求史料之真”,有的是“求史识之真”。
人文求“善”,追求哲人之善,注重情感价值。人文,是在为一座城市进行人格画像,画像背后蕴含的是情感价值。在南京,市井坊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多大事啊。口头禅里,是当地人潜在心态的敬畏感与大度感。豁达,也是一种善意。
人文向“美”,向往文明之美,注重美学价值。城市人文史上的所有艺术,都必定彰显着城市的美学意蕴与美学价值。山水之美,体现在峰峦秀美,水碧潭清;城林之美,体现在城墙斑驳,林壑清幽;人文之美,体现在艺文绚烂,经典琳琅。《桃花扇》《闲情偶寄》《红楼梦》……这些“美”已经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将美学价值镌刻在城市小巷的石板街上。
为人文立传,突出的是精气神。为“精”立传,立的是城市精神。可以说,“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精魄所在,也是在“千城一面”中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南京的“城市精神”,是“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除去“创业创新”的现代意义更为凸显,其他十二个字可以说都是南京人文的独特气韵。薛冰笔下,贯穿全书的四条主线——王气隐显、文脉绵延、商贸集散、佳丽沉浮,最重要的就是文脉传承,而对于城市来说,文脉传承就是城市精神的生成史。
为“气”立传,立的是文脉气场。《儒林外史》中关于两个挑粪桶的“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描述,可谓关于南京文脉气场的神来之笔。这六朝烟水气里,有紫金山的金陵王气,有玄武湖的万千气象,有扬子江的磅礴大气,有秦淮河的回肠荡气,有江南贡院的过人才气,有烟雨楼台的神闲气定……。
为“神”立传,立的是文雅神韵。将城市写活,将城市写神,这得益于薛冰先生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在文学、历史、版本学与印刷术、艺术史、佛教史、建筑、园林、饮食……城市规划等诸多方面涉猎较广,亲身体验实践,且多有著作出版,串点成线,融会贯通,具有优势。”人文,落在“人”身上,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气场,是无所不在的生态,是无时不在的习惯。
人文要讲真善美,立传要重精气神。具体到书,薛冰认为自己所尝试的,是一个大都市的人文史书写,也就是涵括各种城市文化因素的泛指。其实,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他是在以“烟水气”为方法,以“帝王州”为背景,以“利玛窦”为参照。
以“烟水气”为方法,可以看见生活真相。如果只是正常视角写城市,很容易写城市是如何建造的,如何变迁的,而以“烟水气”为方法,就会想到,这座城市是如何“长”出来的。以“烟水气”为方法,就会关注到那些一般史家可能不会特别关注的人和事情,就会发现很多原本模糊的历史人物可爱起来,就会把那些文本内外联系起来,原来如此。
以“帝王州”为背景,可以看见历史日常。在城市史中,“帝王州”是鲜明的城市烙印,是曾经的繁华印证,然而,朝代更替,帝王更迭,他们并不是人文史的主角,只是人文史的舞台背景,或者说重要的参与者与互动者。
以“利玛窦”为参照,可以看见万古方位。《烟水气与帝王州》给我的惊喜之一,是关于利玛窦与南京的渊源。利玛窦自万历十年(1582年)抵达澳门,在中国生活二十八年,历经了从南到北多个城市,接触到中国社会各种阶层,期间,利玛窦与三淮(弘恩,号雪浪)法师的一场辩论,更是让薛冰感慨不已:“中国知识分子直到如今,仍然难以这样的方法来讨论人性或哲学问题,徒然纠结于对前贤的注疏诠释。”
我年轻时曾在南京读书,与薛冰先生相识亦二十年有余,共同感受过这座古都的山水城林与气韵流长,知道他博览群书,对南京饱含深情,勤于笔耕研习,精于博采众长,也敏于掌故考证,善于上穷碧落,可以说,他一直在致力于为南京立传、为南京人文立传——“我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直面并试图完成这一命题的人”——而南京,这座城市也一直在等着他,等到一位更合适的人。
本文刊于《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8月07日 09 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