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0日,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在成都举办,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创新”为主题。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校长、宁波市首批自然科学学科骨干、第四批浙派名校长、宁波市第六批名校长黄建刚是分享嘉宾之一,他以“均衡化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探索”为主题,分享了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五年教育变革的心路历程。
以下是演讲全文:
困局:公办学校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7月17日,中国教师网第五版全版报道了我们学校的选课走班制度,教育界很多同仁对此反响热烈。那么在讨论前,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学生”,反思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背后的故事。
2020年9月,我们学校录取了一个全区小学毕业考最高分的学生,也是我校第一次录取到小学毕业考“状元”。我当时对他的老师们说:你们捡到了一个宝贝嘞。大概一个月不到,陆陆续续有老师找到我,问:老黄,你这个宝贝不行呀,上课坐都坐不好,经常开小差。没过几天,又有老师跟我说,黄校,这个“状元”学习态度很差的,作业也写得很潦草。一个月不到,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在我面前诉说困惑。我也忍不住了,国庆节后,我把这个小孩叫过来,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老师,我也有说不出的难受,这个课我一看就会,甚至觉得那些问题没有任何意义。他说他眼睛一瞟一个答案就出来了,但还要听讲解半天,甚至去回答一些不用大脑思考的问题,他感觉非常之无奈。
听完他的话,我没有任何责怪他,反倒是我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因为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作为一名校长,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学生,但我们根据均衡编班,他们必须与其他同学一样坐在同一课堂里,听着同样的课,接受着相同的难度,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当然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困扰,也是许多校长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在思考,如何在公办学校中实施个性化管理?既要确保有教无类,也要体现因材施教。在当前教育公平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个性化教育对我们来说更显得迫切。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均优教育旗下)
公办学校在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痛点
每位校长都知道,一所学校有几百甚至上千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让这么多千差万别的孩子接受同样的难度、同样的进度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公平。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掣肘,而这些掣肘就是我们校长们的一个一个的痛点。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义务教育段,首先必须要实现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每个孩子受到公平的待遇,让每个孩子不受到歧视,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既要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又要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把这个看上去矛盾的事情解决好,这是第一个痛点。哪怕是教育主管部门,也总是用狐疑的眼光看待这种教育变革,因为他们也担心我们校长们总是变着花样在分快慢班,把违规办学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所以他们总是不能全力以赴地支持我们。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大多数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是认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变革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和任务会显著增加,这也会使得一些教师对此并不支持。
再次,家长对个性化教育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些家长非常支持,但也有一些家长会反对,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会使他的孩子受到区别对待。甚至包括部分后段的学生也会担心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甚至感到被抛弃。
因为有这么多的痛点,因此很多校长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担心变革得不到上级部门、同事以及家长、孩子们的支持,最后以失败而收场,所以这方面的变革鲜有报道。但我今天要说,对于很多有情怀的校长而言,这些痛点就像是给校长们的脚链,但戴着脚链他们照样能跳出美丽的舞蹈,所以也不乏偶尔也能听到各类教育改革的声音。
因此,我们学校在推进个性化教育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痛点,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上的讨论,而是要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探讨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育时,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公平并不仅仅是资源的平均分配,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机会。正如我们看到的下图,左图貌视享受了完全相同的资源,非常公平,但再仔细分析发现,除了中间这个小孩以外,其他两个小孩都是虚假的公平,毫无用处。而右图,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资源和平台,看上去给的资源不公平,但最终都能达到相似的教育效果,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1
方案:均衡编班下的选课走班!
担任校长二十年,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思考:如何做到在教育公平的情况下实现个性化教学?2019年,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学校被北京均优教育研究院托管,在北京均优的策划下,我们到北京十一学校沉浸式地培训,认真学习了他们的选课走班,非常棒,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按需学习,真正的因材施教。
2023年,我们终于提出我们的方案:均衡编班,选课走班。均衡编排行政班,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均衡的班级,不用担心被贴上慢班的标签,作为学校也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公平和正义。
那么如何实施均衡编班,选课走班呢?
第一步,阳光分班,均衡编班。在家委参与的情况下,将整个新生通过摇号的方式进行均衡编班,同时邀请家委现场抓阄决定每个班的导师。
第二步,在教学时,我们将每门学科细分为五个层次,理论上层次越多,就会越精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更高。所以学生首先需要根据自己每门学科的学力水平选择该学科的合适的层次,然后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三方共同确定该生的学科层次,这就是选课。
第三步,确认学生层次后,进行排课。最后得出一生一课表,每一个学生的课表是不一样的。
第四步,上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到相应的班级上课,这就是所谓的走班。走班后学生日常管理由两个导师负责,一个是行政班导师,一个是学业班导师。
均衡编班下的选课走班最大的创新就是双导师制,每个孩子会有两个导师,一个倾向于活动组织,一个倾向于学业规划以及平时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传统行政班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提供了便利,但这种管理更多以集体的面貌出现,强调集体对个体的影响和约束,强调整齐划一,对个人行为的个别化关注相对薄弱。选课走班后,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多以个体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状态有利于我们走向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一通过个别化关注,发现问题,指导帮助,使学生逐渐走向自律。选课走班后,学校实行双导师制度:生活导师负责通知、收费、考勤、组织大课间、学生活动等;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规划、学习成绩管理、学习状态关注等。每个导师负责的内容不一样,这样会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变得更加真实,这也有利于我们捕捉到更多的教育契机,走向更加真实的教育。
策略:让变革更容易成功!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变革都会遇到困难、阻力甚至夭折,尤其是教育变革,他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是涉及到重要的民生问题,所以教育变革更显得压力巨大,我们每一个变革参与者一定要慎之有慎,不能有大不了推倒重来的侥幸想法。因此,我们认定了变革的方向是对的,是能促进学校更好发展的,对孩子成长是有利的,那么我们义无反顾地做,但除了决心和毅力以外,策略也很重要。
比如教师的考核,像这种分层教学,每个老师的生源不一样,如果一套标准去进行考核,不但考核不准确,更不公平,更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公平,也有利于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采用了一师一考核,也就是说每个教师根据他的生源现状,我们给他制定一个私人定制的考核目标,既基于现状,又跳跳能实现,从而调动教师积极性。
再如编班。行政编班的时候绝对的人数均衡、性别均衡,但选课走班时,学科班级人数最好能橄榄型,也就是最难层次和最易层次这种两头的学生数要少,中间人数要多数,这样能确保“中产者”人数最多,对学风等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策略还有许多,像变革的力度呀等等,但所有的变革一定要与学校的校情相结合,一定要因校制宜,过于急进,可能会导致变革的失败。基于我们的教育情怀,一步一步调整,终究会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正如曾国藩所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