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志良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这座南海之滨的“莲花宝地”以璀璨多元的文化姿态惊艶世界。而在这背后,有一位将企业发展与文化使命深度融合的践行者——永利澳门有限公司总裁、江西省政协常委陈志玲。她以企业家的魄力与文化使者的情怀,推动澳门从“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向“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国际舞台”迈进。
从拉斯韦加斯到澳门:一位企业家的文化觉醒
陈志玲祖籍江苏,出生于台湾,大学时赴笈美国。她的职业生涯始于国际酒店业巨头云集的拉斯韦加斯,她参与筹建的梦幻金殿、美高梅金殿等顶级度假村,奠定了她在全球酒店业的标杆地位。然而,2002年澳门开放博彩专营权、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历史机遇,让她将目光投向东方,她来到了澳门。
“澳门的文化和人情味深深吸引了我,”陈志玲回忆道。回归后的澳门,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成为连接中西的枢纽。她带领永利扎根澳门,不仅将高端度假村运营模式引入亚洲,更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澳门从“博彩之城”向“文化之都”转型。
在她的主导下,永利澳门连续十次斩获《福布斯旅游指南》五星奖,创下全球高端酒店业的纪录。但对她而言,比商业成就更珍贵的是澳门文化基因的挖掘与传播:“我们的中华文化是全世界最优雅的文化,要让每位游客感受到这份独特魅力。”
幻影空间里的文化革新:科技赋能传统艺术
2024年12月15日,永利皇宫的“Illuminarium幻影空间”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莲开并蒂 梅结同心——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展览。这场展览既是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的献礼,也是陈志玲推动“艺术+科技”融合的典范之作。
展览以数字技术让齐白石的画作“活”起来:观众可漫步于360度光影剧场,感受荷花四季更迭、聆听鸟啼虫鸣,甚至亲手展卷体验古人品画的雅趣。陈志玲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年轻人和海外人士以沉浸式的方式亲近传统艺术,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展览的深意远不止于此。齐白石的家乡湖南湘潭被誉为“莲城”,而澳门别称“莲岛”,莲花成为两地文化共鸣的象征。展览特别选取25幅作品,既纪念澳门回归25周年,亦以“莲开并蒂”寓意澳门与祖国同心共荣。陈志玲更推动北京画院、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等机构成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澳门中心)”,为中华文化出海搭建长效平台。
“旅游+”战略:体育、会展与青年培育
在陈志玲的规划中,文化传播需与产业创新结合。她积极响应澳门特区“旅游+”跨界融合战略,将体育赛事、会展经济纳入永利的发展版图。从赞助“大湾区3×3篮球巡回赛”到主办“澳门斯诺克大师邀请赛”,永利通过国际级赛事吸引全球游客,展现澳门“旅游+体育”的活力。
她尤其注重青年培养:“青年是澳门的未来,也是文化传承的接力者。”永利连续多年组织“赣港澳台青少年交流活动”,带领澳门青年走进江西庐山、滕王阁,参访乡村振兴项目,在壮美山河与历史遗迹中深化家国情怀。2024年,永利援建的江西修水县豆制品加工厂,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产业,带动当地致富,成为青年实践“社会责任”的生动课堂。
湾区联动:以澳门为支点,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受益者,陈志玲深刻体会到区域协同的力量。她推动永利与江苏卫视合作跨年演唱会,促成澳门与南京的文化艺术交流,并借助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模式,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澳门虽小,但平台很大,”她强调,“我们要做‘精准联络人’,既保留本土特色,又吸收世界文化精华。”2025年,随着珠海赴澳“一周一行”等政策落地,她计划进一步拓展国际交通网络,让澳门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中转站”。
初心与愿景:文化自信的守护者与澳门同心的文化使者——陈志玲
陈志玲的文化情怀,根植于对“一国两制”的坚定信念。“回归25年,澳门最大的变化是找到了文化自信,”她感慨道。从填海荒滩到国际都市,从博彩独大到多元共融,澳门的蜕变印证了国家支持与制度优势的合力。
展望未来,她提出三大方向:1.深化“艺术+科技”创新,打造更多如齐白石展的标杆项目;2.强化青年国际视野,通过交流计划培养跨文化人才;3.推动文化产业融合,结合旅游、会展、美食等要素,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
结语
陈志玲的故事,是澳门回归后一代企业家的缩影——他们以商业为舟,以文化为帆,在国家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正如她所言:“澳门的平台,能让青年创造未来,也能让中华文化优雅地走向世界。”在这片莲花盛开的土地上,她正以行动诠释何为“企业与文化的共生共荣”,何为“赤子之心与时代使命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