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良:港澳连手再创“一国两制”新辉煌
政务
政务 > 地方 > 正文

吴志良:港澳连手再创“一国两制”新辉煌

“一国两制”进入新时代,澳门和香港特区认真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全面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网络。未来澳门和香港应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香港的国际化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实现两地共同繁荣发展。

“一国两制”进入新时代

过去两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出这个概念,港澳如何连手、港澳如何一体化,港澳如何同城?这需要我们认识到,“一国两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首先,随着香港国安法的颁布与选举法的修订,“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可以得到完全落实。第二,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港澳已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第三,港澳的发展别无其他选择,必须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平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也即如二十届三中全会所说,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要将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通过港澳衔接到国家,这是对港澳在新的时代提出的要求。第四,则是需要拓展国际网络。

澳门回归25年、香港回归27年之后,我们要充分意识到“一国两制”经过20多年的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我觉得当今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港澳要如何连手讲好“一国两制”的故事。

“一国两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

“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而首先在港澳实施。如今,我们把“一国两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大理论突破,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甚至可以上升到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政治制度进步层面的一个重大创新,这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国两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极佳题材。

“一国两制”包含了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例如,港澳虽短暂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是一直以来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对台湾也适用。在内地和港澳两个地方,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治理,这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创新性。“一国两制”正是对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的精彩演绎。这进一步证明,“一国两制”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中国传统价值、中国发展理念、中国制度优势的一个最佳题材。

2月14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左)率领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香港,期间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礼宾府会面(图: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

2月14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左)率领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香港,期间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礼宾府会面(图: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

港澳连手的重要意义

港澳为什么要连手发展?首先,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曾说,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港澳不但不能拖后腿,还要作出贡献。

然而,当前港澳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港澳必须奋发图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大发展战略,一方面为港澳的未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提升了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由于港澳自身资源和规模相对有限,通过与广东并船出海,能够整合各方优势,争夺国际话语权,并共同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第二,港澳携手能够更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意味着港澳与广东需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探索出一条路来、闯出一条路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以香港的国际化推动澳门经济多元化。从澳门的角度来看,回归祖国25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然而,澳门仍然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经济急需实现多元化发展,但多元化单单靠澳门是做不成的。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澳门纺织制造业的兴起是依赖香港的企业家将纺织制造业的技术与资本带到澳门。澳门博彩业的开放,其中一家也是香港的企业。种种案例均说明,澳门的发展与香港是息息相关的,香港为澳门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与帮助。

澳门要把“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做实,并充分与香港合作,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优势,港商的国际网络、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恰可弥补澳门的不足。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河套两大平台的发展尤其需要港澳协同,并充分发挥广东9市在省政府统筹下的强大执行力。

港澳合作方面,最实际的问题是制度衔接。若港澳能够在制度衔接方面实现一体化而变成“1”,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就能从“9+2”变成“1+1”,大湾区建设会简单许多。港澳两地主要差别在于法律制度,一个是海洋法,一个是大陆法,其他没有太大的区别。

澳门发展需要香港的国际网络,香港也需要澳门的“特殊价值”。澳门博彩业做得很好,旅游业也发展得很好,两地互相借鉴的空间很大。在文化方面,澳门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有非常好的文化故事题材可以创作成电影、电视,香港电影人却常常只来借几个街景,实在可惜。在我看来,澳门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带,也是岭南文化的最佳演绎,在大湾区“9+2”城市中,没有任何城市像澳门这样历时400多年仍然保持与西方无间断且平等的交流。这是因为澳门远离政治、远离战火,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保存得非常完好。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好自身影视方面的资本、科技与创作优势,来澳门挖掘这些题材,港澳需要连手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港澳融合上,可以先从一些具体的小事做起:例如尝试通关的单边检验、公交卡的两地互认,再进一步扩展到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澳门规定退休人士每年必须住满183天才能领养老金,然而澳门有超过10万人持有香港身份证,这条规定是否可以放宽至居住在香港?教育方面,也可以尝试香港与澳门的老师交换授课,在学历方面先做到某些科目的互认,港澳两地的学生也可以相互提供一年的交换就读机会,港澳两地均可以从中受惠。

类似的港澳融合尝试还有很多,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真的用心去一件件地解决。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学界要形成一股声音,把这个声音发出来,在舆论上、在媒体上都进行讨论。我们更希望两个特区政府都要有这个意识,推动事情一件一件地逐步落实。把这些具体的融合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两个特区是一家。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5年1-3月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