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部署,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杭州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培训活动于8月22日在杭州市春晖小学举行。
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锋发布《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两个文件。
蒋锋介绍,杭州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依托“数字浙江”建设的先发优势,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近年来,杭州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杭州市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四项工程,累计创建智慧教育示范校439所、数字教育创新校54所、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15所。
为全面推进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杭州市组织高校和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协同研制了《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
《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基于坚持素养导向、凸显地方特色、体现贯穿融通三项编写原则,明确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课程保障,旨在培养具有“杭州特质”的未来人才。
《杭州市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围绕“意识与思维、知识与技能、育人与教学、研究与发展、伦理与安全”五个维度构建,引导教师辩证看待技术价值,提升智能工具应用能力,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全方位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蒋锋表示,从本学期开始,杭州市将在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实施AI时代的“未来学生”培育行动和AI时代“未来教师”培养行动,构建“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双轮驱动的行动体系。此外,杭州市还将积极推进“未来课堂”和“未来学校”的学校建设,加强AI教育支撑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教育智慧赋能的实践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作主旨报告《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熊教授主张要把人工智能教育办成愉快的教育,让愉快贯穿人工智能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启发青少年的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他指出,人工智能教育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和安全性三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智能向善”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根本目标,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要发展素质教育、坚定落实“双减”政策,支撑教育创新、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赋能“因材施教”、探索过程性评价优化;在智能体融入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至上”原则,确保其可信、可检验、可追溯,并遵循及时优化原则,以保障教育过程的科学、安全和高效。
会上,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信息科技教研员李伟对两个文件进行了细致解读,杭州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部长张志林作“科学领杭”项目推进情况介绍。
杭州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市钱塘区学林小学、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分别展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通识课程实施、区域系统化推进与创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信息来源:杭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