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发向西300公里,便抵达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往返两地的高铁风驰电掣,不到两小时就能载着游客在草原与都市间切换。而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另有一条承载着数字动能的“隐形快线”——从乌兰察布直连北京的专用双流大容量光缆,正以4.2毫秒的传输延时,架起数据传输的”高速通道”。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乌兰察布依托这条低延时“隐形快线”,承接并处理北京地区海量数据需求。用户刷短视频的精准推荐、智能驾驶实时分析、AI模型的日常训练……这些复杂的算力需求在乌兰察布不同数据中心的算力机柜中高效运转,成为草原之上实实在在的数字动能。
世纪互联乌兰察布云智算中心基地(受访方供图)
这份看得见的算力价值与发展潜力,让乌兰察布成为算力服务企业眼中的 “香饽饽”。
“在乌兰察布,企业都在‘抢地盘’,生怕错过发展机遇。”世纪互联新电力暨强电战略部外电工程总监高超这样评价乌兰察布算力产业的热潮。
2022年2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乌兰察布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8个地区共同跻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
也就是在这一年,作为科创型数字新基建龙头企业、中国领先的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务商的世纪互联在乌兰察布签约落地项目,开启世纪互联乌兰察布云智算中心基地项目规划。
“我们其实算是后来者,很多企业数据中心项目很早就在乌兰察布开启建设了。” 高超说。
资料显示,早在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的2013年,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发展就已经启动,华为成为率先与当地政府签约数据中心项目的企业,项目也在2016年开工建设。随后,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务商数据中心陆续在乌兰察布扎堆。
谈起企业争相落子乌兰察布的原因,世纪互联乌兰察布基地解决方案总监周以光解释说,“这里的风光资源提供了低成本的电力保障、独特的气温优势对运算当中设备散热有很大的帮助,叠加当地政策引导优势,这里真的很适合做计算业务。”
从自然条件来看,乌兰察布确实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年均气温仅 4.3℃,可利用自然冷却时长达10个月,同等技术条件下能节能20%~30%,使这里成为算力产业名副其实的 “天然冷库”。同时,依托占全国十分之一的有效风场面积、全年 3200 小时的充足日照,配合独立蒙西电网,形成了稳定、低成本的绿色电力保障体系。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 2933.7 万千瓦,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突破 200 亿千瓦时,占比过半,绿电的充足供应支撑了算力产业的快速崛起。
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11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总IT容量1200兆瓦的世纪互联乌兰察布云智算中心基地正在边建设边投产。
据高超介绍,该项目从2024年3月启动,按照两个基地、三期项目、四个园区来规划建设的。目前,一号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部交付使用,一号基地二期工程正在加速建设、陆续交付,预计2026年全面完成。二号基地计划在2029年完成建设。两个基地配套建设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电站,通过绿色专线直供数据中心,可解决数据中心50%的绿电需求,同时通过绿电交易,最终实现80%-100%绿电供给。
尽管项目在加紧建设之中,周以光表示,他们还是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们一直按照建设周期去交付项目,目前来看也是园区入驻企业建设速度较快的,但是客户也一直追着我们,希望我们项目有更多的机房投入使用。”
周以光透露,除了正在建设的基地,世纪互联在乌兰察布也在探讨更其它的合作,如果进展顺利将建设更多项目。
中金数据乌兰察布零碳算力产业园(受访方供图)
在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这种产业扩张的态势十分突出——数据中心项目分布广泛,形成集聚效应。距离世纪互联乌兰察布云智算中心一号基地一公里左右,另一家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务商中金数据乌兰察布零碳算力产业园建设与投产也在同步推进。该项目建成后总IT容量同样近1200兆瓦,相当于48万架2.5kW的标准机柜,可承载百万卡级规模算力集群。两个月前,产业园内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金数据乌兰察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已正式投产。
中金数据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卫介绍称,该项目通过源、网、荷、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统一运营,保障新能源消纳和数据中心绿能替代。全容量投产后,该项目每年预计产出8.48万亿千瓦时自发自用绿电,相当于每年减少58万吨碳排放。
具有领先意义的绿色算力项目持续增多,是乌兰察布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产业、推动算力绿色化的鲜活实践。若将视野从单个项目的亮眼成效延伸至全市,更能清晰看到当地数据中心产业布局已构建起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格局。
目前,以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集宁区为核心,察右前旗、兴和县、察右中旗、察右后旗为支撑,乌兰察布规划建设了8个数据中心片区。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刘焕所表示,乌兰察布已经吸引了诸多行业领军企业共67个数据中心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2600亿元,签约标准机架规模超200万架,形成数据中心示范引领,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套的格局。
“乌兰察布算力供给规模9.8万P,已重点承接北京地区算力业务超过5万P。”刘焕所介绍说,乌兰察布强抓“京蒙协作”机遇,已落地50个来自北京的数据中心项目,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大模型训练,为北京地区提供了绿色、稳定、可靠的算力。
如今的乌兰察布,企业抢着来“筑巢”,数据中心片区连成片,绿色项目领头跑。北京和周边地区算力需求一来,这里的机柜就能稳稳接住。借着“东数西算”和“南贵北乌”的东风,乌兰察布不仅正把“草原云谷”的招牌,实实在在换成“绿色智算之城”,更朝着打造“Token”之都的新目标迈进,在数字浪潮里画出了草原上兼具产业活力与未来想象力的亮眼发展图景。(文/李同非)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