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勇太原师院开讲:人工智能时代,写作更应注重“思维训练”
政务
政务 > 合作 > 正文

高明勇太原师院开讲:人工智能时代,写作更应注重“思维训练”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写作,我们是变得更轻松,还是更困难?AI生成式写作,能否取代人工创作?如果终将被替代,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写作?……太原师范学院第13期传媒讲坛,在一连串关乎现实与未来的追问中拉开序幕。

9月28日上午,凤凰网“政能亮”总编辑、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应邀做客太原师范学院,为文学院师生分享了一场题为《重新发现“写作”:从“汉语敏感”到“思维训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郭倩副教授主持,副院长张原教授致欢迎辞。

高明勇以“文无定法”破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写作实践与学理思考,深入解析了AI时代写作的新动态。他指出,提升写作能力,既要靠“外功”——结合现实场景进行刻意训练,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厚积薄发;更要修“内功”——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与拓展,“写作绝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种深度思考下的思维建构过程。”

结合《通往更清晰、更宽阔的道途》等评论写作、《寻找与故乡的“连接点”》等文学写作,以及“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组诗等诗歌写作,《拐点之城》《文旅之本》等人文地理专栏写作等案例,高明勇进一步阐释,写作是语言敏感与思维训练交融的过程。他倡导写作训练应回归通识教育层面,“这不仅是新闻传播学子的专业底色,更是所有现代人表达自我、对话世界、参与公共生活的必备素养。”

对于如何有效提升写作,他建议同学们从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节开始,精读《文心雕龙》《修辞学发凡》等经典,并在思维层面补上修辞学、逻辑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学习建立连接个体体悟与时代认知的“模型思维”。

整场讲座从问题到方法,从本质到工具,逻辑清晰,案例详实。现场听众时而凝神静思,沉浸于观点的激荡;时而掌声雷动,为独到的见解所折服。

最后,讲座在高明勇一句“人生有恒,一生有成;人生无恒,一事无成”的忠告中圆满落幕。

撰稿:郭 倩

摄影:谷泽涛 宋亚轩

一审:郑庆民

二审:毛郭平

三审:刘晋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